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2022年,保险行业的经营状况怎一个难字了得。
第一季度,101家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、71家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320亿元,五大A股上市险企(中国人保、中国人寿、中国平安、中国太保、新华保险)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严重,分别为-12.94%、-46.9%、-24.11%、-36.35%、-78.75%……
一边是保险人力在清虚后的大面积脱落,出现断崖式缺口,另一面是疫情反复,居民收入下降消费意愿降低,新单难、续期难、增员难、投资难,宏观环境、市场、监管和行业自身多问题多因素叠加下,处于转型深水区的保险行业仍在艰难调整。
或许这是保险行业复业40多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艰难时刻。
从1982年复业至今,40年里,人身保险业保费收入由最初的200万元,发展到2020年的31673.64亿元,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体。在经历过最初由简单产品到传统产品,由传统产品到投连、万能、分红型产品快速发展时期,再到2014年-2018年间中短期存续产品称霸市场后遇调整,走上回归保障之路,保费快速增长的同时,保险行业也面临着利差损、激进企业现金流承压、代理人脱落等考验。
该如何面对前路?又该如何客观分析行业所处的当下形势?这是横亘在每个保险从业者心中的疑问。
近日,基于当下难题,经济观察报记者对话了保险老将万峰。
1982年毕业进入到刚刚复业的保险行业,万峰先后经历了中国人保、香港中国人寿、香港太平人寿、中国人寿保险集团、新华保险以及鼎诚人寿多家公司,自2007年起,作为总裁先后执掌中国人寿(股份)和新华保险两家500强保险企业。2019年1月,执掌新华保险4年后,万峰转赴鼎诚人寿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,2020年9月,62岁的万峰离开公司正式进入退休生活。
近两年后,万峰以新的身份——《后重疾时代》一书的作者,重新回到行业视野。这本书切中的是重大疾病保险经营与发展。记者了解到,除《后重疾时代》外,万峰还有关于《人身险产品与合同》、《个人代理人基本法》两本专著在出版社编审过程中。
“从我个人角度看,从业40直至退休之后,我才看到中国保险行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。”作为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第一代人身保险人,万峰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前景。
【访谈】
经济观察报:为什么想着在退休之后写书,书封面的蓝色海水和冰山有着什么样的寓意?
万峰:书的封皮整体为蓝色的海水和冰山,还可以看到水面上仅有冰山的一角,冰山的更大部分是在水下。这样设计是考虑到多数人看到的都是重疾险的“冰山一角”,但海面下隐藏着更大更多。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从业者看到海洋下重疾险的全貌;蓝色的海水和天空与冰山搭配给人希望,寓意重疾险广阔的未来前景。
经济观察报:后重疾时代有着怎样的发展特点?
万峰:提到后重疾险时代,不得不介绍一下前重疾险时代。重疾险从1994年引进中国寿险业至今已经有27年,受多方因素影响,近年来高速发展。总体形成了自由发展——监管规范——快速发展3个阶段,银保监会数据显示,重疾险总保费在2016至2018年间年增速高达40%以上,年增保费超越千亿元。尽管近三年增速有所回落,2021年保费已达4574.6亿元。
在监管倡导行业回归保障的时候,我就提到保险公司未来发展的两个重点领域就是养老和健康,全世界的公司也是围绕这两个业务展开经营的。反观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,很大段的时间是在发展理财业务,想着快速上保费,做大资产规模,然后通过资管到资本市场去经营,结果是“耕了别人的田,荒了自己的地”保险保障责任不突出。
后重疾时代就是行业回归保障,真正发挥保障功能的时代。与前面几个发展阶段相比,后重疾时代呈现五个方面特点:
首先,是商业健康险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无论是健康中国战略还是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,一列措施中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健康保险,在我从业40年经历中,能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中的保险业务几乎没有。此外,现在国家对于保险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具体:发展养老保险、发展健康险、以及保险资金运用服务实体经。另外,在国家战略上,保险被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十三部委还联合发文并确立了商业健康险发展的短期目标。
其次,目前监管的导向非常清楚,银保监会成立以后,确立了高质量发展方向并明确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定位。
第三、客户需求正在发生变化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客户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,需求越来越大。瑞再研究院报告显示,2021年中国市场有69%有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,较2020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。疫情之后,48%的受访者认为重疾保障不足,分别有近七成受访者去打算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。
第四、目前市场潜力巨大,巨大的市场潜力对保险公司有着巨大的吸引力。
第五、行业发展趋势上看,回归本源已经成为共识,无论是从客户需求还是险企经营角度看,无论是对于股东还是营销员,能够实现多赢的重疾险将成为主流产品。
经济观察报:可以说,目前寿险行业似乎处在一种比较艰难的处境中,比较明显的是无论大小公司新业务价值增长的压力很大,行业人力脱落的也很厉害,行业发生了什么,又正在经历着什么?
万峰:2019年年初,在一个媒体年会上,我提出行业发展将出现拐点。依据有两点,一是监管政策导向,受规范中短期存续产品的134号文影响,当时行业出现的情况是首年保费下降,首年期缴保费下降。我的判断是:首年期交保费下降将导致在2021年左右开始出现续期保费下降。整个逻辑链条是:首年保费下降,然后续期保费下降,最后是总保费下降。今年3月份我提出“我国寿险业进入第四波发展”的观念。并提出现在处于第三波与第四波过渡期阶段。如果说前三波是“市场理财需求导向+公司追求资产规模导向“成就了行业的发展,那么,第四波的行业发展,将是以政府导向、在服务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局下,为满足社会大众对养老、健康保障需求提供补充保障服务的发展时期。
对于行业来说,以前耕别人的田多了,觉得保险很容易。现在种自己的地的时候,才发现原来这块地很难耕。从理财性产品经营过渡到保障性产品经营,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:
一是市场发展环境正在发展转变。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:疫情反复整体经济增长放缓;百姓收入受到影响,居民负债率升高,理财产品不再好销售。
投资端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,例如,今年一季度资本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,除此之外,近几年中基金、债券、信托领域也陆续出现了“爆雷”、信用等风险,险资在非标领域的投资压力很大,这对与险企投资端来说,困难可能刚刚才开始显现。
二是保险公司职责功能正在发生转变。由借助市场环境自由发展壮大向服务国家战略转变。加入世贸20余年,寿险也获得高速发展,同时保险公司自身也不断发展壮大。但吃的是资本市场的红利,做的都是理财产品。基本是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发展,结果是“耕了别人的地,慌了自己的田”。
2018年出现转折。监管层先是提出回归本源,后来明确提出回归保障,又通过国家层面明确提出服务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。
三是上面提到的客户需求正在发生转变。
原标题:【【共话保险】万峰:保险行业处于向第四波发展过渡摸索期】 内容摘要: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2022年,保险行业的经营状况怎一个难字了得。 第一季度,101家保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、71家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320亿元,五大A股上市 ... 文章网址:https://www.doukela.com/jc/88294.html; 免责声明: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 |